首页
> 政策查询 > 政策文件 > 产改试点
分        类 发文日期
级        别 发布机构
标        题 《2021年宝应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要点》
文        号
内容概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全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苏、视察扬州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开展党史等“四史”学习教育,深入实施《新时代宝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秦》,坚持党的领导、拓宽发展通道、强化维权服务、完善协同机制,进一步提升产业工人获得感,团结引领产业工人为“五个宝应”建设作出新贡献。

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引领

1.强化理论武装。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精准把握习总书记视察江苏、扬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扬州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计划》,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不抓共管、有关方面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和理想信念教育,全面提升产业工人思想政洽素质。引领产业工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新建10家“听党话、跟党走”职工大讲堂,继续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 思政教师进企业”等宣传宣讲活动。(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总工会)

2.强化党建引领。认真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县产业工人队伍中开展“庆祝建党100 周年”主题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举办“党史知识竞赛”、 “劳动最美匠心筑梦”摄影微视频(电影)征集、“我把歌舞献给党”歌舞征集、“读党史忆党恩 跟党走”主题读书等活动,加强党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探索建立党建、产改、工建一体推进长效机制,将产改纳入党委党建工作要点,深化在全县非公企业开展“三创争两提升”(提升引领力、提升组织力,创建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党员,创建模范职工之家、争当优秀工会干部,创建工人先锋号、争当劳动模范)活动。持续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党建强基工程”五大行动,加大在产改试点地区、试点企业优秀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力度;组织开展劳模、高技能人才党性专题教育培训。加强产业工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充分发挥车间班组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工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总工会)

3.提高政治地位。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人才政策支持举措,将产业工人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县人才工作总盘子。将有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列入各级党委(党组)联系服务专家对象范围,做好联系服务工作。建立完善产业工人在群团组织挂职和兼职制度,抓住党委、人大、政协和群团组织换届契机,适当增加产业工人在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加强教育培训,持续提升产业工人在担任各级各类代表、委员的参政议政能力。(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县人大办、县政协办、县总工会、县人社局、团县委、县妇联)

4.重视典型宣传。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认真组织推荐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江苏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扬州市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工作,选树宝应县十大金牌工人、产业工人标兵,召开庆“五一”表彰大会。组织主流新闻媒体加大对产业工人,特别是劳模工匠事迹的宣传力度,办好劳模(工匠、大师)讲堂,建好10家产改大学堂,组织劳模、技能大师、工匠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广泛传播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把劳模先进和一线工人奋战“十三五”、夺取“双胜利“的典型事迹作为生动教材,讲好劳模故事,建功“十四五”。(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人社局、县总工会)

二、拓宽发展通道,强化技能提升

5.搭建成才平台。 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好宝应中专,建成1个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好非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网上课堂。新建3个以上劳模创新工作室,建成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发挥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精神传承作用,打造一批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竞赛平台。全县举办县级重点工程劳动竞赛10个,在3个以上工种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责任单位:县总工会、县人社局、县教育局)

6.促进技能提升。 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力培育技能人才队伍。实施高技能人才“青苗计划”,促进青年技能人才成长成才。落实国家、省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推行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全县培养新型学徒达100人以上。加大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投入,开展适应企业职工需求的技能提升培训,落实技能培训获证补贴政策。组织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5000人次,实现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到710人。(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育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总工会、团县委)

7.改进技能评价方式。 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根据需要合理确定技能等级,鼓励企业等用人单位在高级技师之上设立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等岗位,建立技能人才聘期制和积分晋级制度。深化人才评价选拔机制改革,进一步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新增高技能人才600人以上。(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育局)

8.健全激励机制。 引导企业建立技能水平与薪酬等级挂钩制度,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股权制、年薪制等分配形式。总结推广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等经验做法,推动产业工人的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开展职工“五小”创新活动,持续组织职工参加认定省、市优秀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先进操作法和发明专利。开展宝应县“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十大先进操作法”评选活动,对职工发明专利、创新项目予以奖励。组织开展劳模、高技能人才疗休养工作。加大对产业工人、劳模创新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组织开展劳模、高技能人才疗休养工作。(责任单

位:县人社局、县总工会、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金监局)

三、坚持民生为本,强化维权服务

9.突出劳动经济权益保障。 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等基本制度。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进一步落实产业工人参与分配决定的权利。健全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的分配制度,推动职工劳动报酬和企业劳动生产率同向增长。实行全民参保计划,实现产业工人应保尽保。(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医保局)

10.突出困难职工帮扶。 将困难产业工人帮扶工作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县政府做好城市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要求,关注下岗失业困难人员,及时将因下岗失业导致基本生活困难并符合条件的家庭纳入低保,为困难产业工人提供就业支持、创业扶持、教育帮扶、互助互济、医疗救助等帮扶服务,为困难产业工人分忧解难。(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医保局、县民政局、县总工会)

11.突出农民工工作。 贯彻落实《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19-2022)》。实施农民工专项就业帮扶计划。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稳定就业。推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贯彻执行,依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畅通农民工维权渠道,强化监督预警和联合处置,对拖欠农民工工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坚持从严执法,依法依规查处。深化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开展农民工学历与能力双提升行动计划,帮助农民工提升学历层次。(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育局、县住建局、 县医保局、县总工会)

12.突出制度保证。 健全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制度,健全单位内部争议协商解决机制,探索开展在线调解、在线仲裁,开展劳动争议仲裁员、调解员考证选聘、技能竞赛。坚持和完善职工董事、监事制度,鼓励产业工人代表有序有效参与企业管理。构建县、镇区、企业三级劳动关系组织网络,建设规范化法律援助平台,提供“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务。加强对劳务派遣用工指导和监督检查。落实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开展“安康杯”竞赛等宣传教育活动。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建立完善职业健康体检数据库,实施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一站式”结算,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工商联、县应急局、县卫健委、县医保局、县总工会)。

13.深耕“1+X”特色产改试点。 推行科技镇长团和劳模创新工作室联姻共建做法,做细做实产改特色试点工作。9月底前,“团室”结对达到5对以上,培育3家以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1+X”特色试点单位。通过召开产改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及总结推广特色产改的先进典型,打造一批具有我县产改特色的产改单位,形成多类型、多特色的产改工作先进典型集群。(责任单位:县人才办、县总工会、各镇区)

四、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14.落实联席会议工作制度。 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构建合力推进改革的工作格局。各相关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贵,加强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宏观指导、政策协调和跟踪督查。各镇区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县委部署,落实议定事项,形成上下联动、不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确保改革稳步推进。(责任单位:产改办、各镇区、各部门)

15.分类指导推进改革。 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以改革的高质量服务发展的高质量。坚持分类指导,针对不同产业、不同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产业工人队伍实际,分类推进改革。国有企业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融入企业党的建设、民主管理、生产经营各环节,创新工作方法,加快推动改革举措逐项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支持服务企业改革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总结推广企业关爱产业工人、促进产业工人发展成长等经验做法。(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工商联、县总工会、各镇区)

16.加强政策理论研究。 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理论政策研究列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产改工作及成果纳入党校主体班次相关课程,纳入工会干部培训课程,开设专题讲座、进行相关研究。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状况调查,准确把握产业工人队伍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趋势、新特征,力求改革措施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学习借鉴国内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有益经验,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县社科联、县教商局、县总工会、县统计局)

17.加大改革宣传力度。 选树一批可比可学的改革典型,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整合各级各类煤体资源,建设一批产,改宣传园地,在主流煤体和新煤体大力宣传改革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引导各类企业主动参与改革,动员产业工人积极投身改革,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推动改革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总工会,各镇区、各部门)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